耕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。近日,我區漆橋街道作為南京市三個試點區域之一,率先開展“一田一碼”耕地保護新模式試點工作,為每塊耕地賦予專屬“數字身份證”,在一張底圖上實現耕地、林地濕地和高標準農田、標準化菜地等數據的共建、共認、共享、共用。
如何高效、精準地管理分散卻寶貴的耕地資源?通過“一田一碼”試點工作在雙游村可找到答案。據了解,“一田一碼”是指根據國家帶位置下達的每一塊耕地、林草濕地圖斑所對應的唯一標識碼,生成二維碼,掃碼可獲取相對應的耕地信息及關聯的永久基本農田、高標準農田和標準化菜地、林草濕地信息以及相關管控要求。
該模式融合了衛星、無人機、大數據平臺等,構建了“高清影像自動檢測+無人機輔助識別+人工核查”動態聯合監測體系,它能及時發現耕地、高標準農田、標準化菜地等地塊的變化情況,同步將變化情況更新到“一張圖”上,并及時反饋至屬地街道,從而實現各類土地資源精細化、智慧化管理。
根據南京市“一田一碼”試點實施方案,全市共3個街道列為試點區域。我區耕地資源豐富,具有完備的耕地管理體系,跨部門協調和問題處置能力較強。因此,漆橋街道被納入試點之一。5月底,漆橋街道已完成所有耕地的現狀補充調查工作。
“一田一碼”不僅是對耕地的精細化管理,更是筑牢糧食安全根基的堅實一步。隨著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,我區的耕地保護工作正朝著更精準、更高效、更智慧的方向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