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、地震災害避險
1.避震要點:震時就近躲避,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,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。
2.在室內避震:應利用寫字臺、長凳下的空間,或者身子緊貼內部承重墻作為掩護然后雙手抓牢固定物體。遠離可能墜落的物體,不要站在窗邊或陽臺。在晃動停止并確認戶外安全后,方可離開房間。不要乘坐電梯,也不要因尋找衣服、財物耽誤逃生時間,更不要跳樓逃生。
3.在室外避震:應遠離建筑區、大樹、街燈和電線電纜。不要在易燃易爆、危化品或設施附近。若在車內,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,盡快到開闊地靠邊停車。不要把車停在立交橋、高樓等建筑物下或大樹旁、電線電纜下。
4.在學校避震:正在教室上課的學生,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、閉眼,躲在各自的課桌下,絕不能亂跑或跳樓逃生,地震后,有組織地撤離教室,到就近的開闊地帶避震。
5.安全的躲避地點:室內要躲在結實、不易傾倒、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,開間小、有支撐的地方;室外要遠離建構筑物,待在開闊、安全的地方。
6.有效避險姿勢:身體盡量蜷曲縮小,臥倒或蹲下;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,一手捂口鼻,另一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。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,則應采取自我保護姿勢:頭盡量向胸前靠攏,閉口,雙手交叉放在脖后,保護頭部和頸部。
二、火災逃生避險
1.應保持鎮靜,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,盡快撤離;逃生時不可蜂擁而出或留戀財物。
2.必須穿過火區時,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身體,捂住口鼻,貼近地面。
3.身上著火時,千萬別奔跑,可就地打滾,將身上的火苗壓滅,或跳入就近的水池、水缸、小河等;身處高樓,尋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。
4.進入樓梯間后,確定樓下未著火時再向下逃生。
5.樓梯或門口被大火封堵,樓層不高時,可利用布匹、床單、地毯、窗簾等制成繩索,通過窗口、陽臺、下水管等滑下逃生;如果樓層高,其他出路被封堵時,應退到室內,關閉通往著火區的門、窗,有條件的用濕布料、毛巾等封堵著火區方向的門窗,并用水不斷澆濕,同時靠近沒有火的一方門窗呼救。
6.晚上可用手電筒、白布擺動發出求救信號,不可乘坐電梯,也不可貿然跳樓逃生。
三、暴雨災害避險
1.盡量不要乘坐地下交通工具。
2.暴雨天氣,盡量不要出行,不主動涉水。出門前,查看天氣預報,氣象預警不要忽視。
3.不要在有積水的道路上行走,注意路邊防汛安全警示標志,不要靠近有漩渦的地方以防跌入缺失井蓋的深井、地坑等危險區域。
4.避開落地廣告牌、變壓器、電線桿等危險區域,不要靠近或在變壓器下避雨。
5.行車要注意把車停到地勢較高的地方,開車通過有積水的道路,應密切關注警示標志,切忌冒險涉水!水深未知路段應下車探索或繞行,不可盲目強制通行。如已駛入積水,應先解鎖車門打開車窗。多觀察水線位置和前車情況,準備逃離。
6.積水侵入室內,要及時切斷屋內電源與氣源,向高處轉移;備足食品、打火機、衣物、飲用水等生活日用品和必要的醫療用品。
四、洪水災害避險
1.如果時間充裕,應尋找地勢較高的廣場、堅固的高層公共建筑,最好在2樓以上區域(高于水面),進行轉移。
2.注意路面情況,不開車亂跑,避免進入地鐵、地下涵洞、過街隧道等。
3.被洪水包圍時,要設法盡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、公安、消防取得聯系。利用船只、木排、門板、木床等,做水上轉移。
4.如果來不及轉移,立即爬上屋頂、大樹、高墻,做暫時躲避,等待救援,不要盲目自行游水轉移。
五、雷電災害避險
1.盡量減少外出,關閉門窗,切斷電源,不接打電話,不要洗澡。
2.如在外面,躲進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或車內,不要到樹下、電線桿下、塔吊下躲雨。
3.在空曠場地,避免使用金屬支撐桿的雨傘,不把農具、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。
六、臺風災害避險
1.在臺風來臨前,盡量避免出門。
2.關緊門窗,要搬移窗臺上的花盆或者其他懸掛物品,及時加固室外容易被風吹動的物體。
3.處于危舊房屋和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區的人要及時轉移。
4.不到臺風經過地區旅游或到海灘游泳,更不要乘船出海。
5.不在玻璃門、玻璃窗附近逗留。不在危舊住房、工棚、臨時建筑、腳手架、電線桿、樹木、廣告牌、鐵塔等處避風避雨。
6.做好儲備工作,準備好手電筒、蠟燭,儲存飲水、食物及常用藥品等,以防斷電停水。
7.臺風信號解除后,要在撤離地區被宣布為安全地區以后才可返回。